1 頁 (共 1 頁)

正譯為「天主」一詞之由來

發表於 : 2006.08.18 週五 11:35 AM
chienwen
正譯為「天主」一詞之由來

景教教士於唐朝太宗貞觀九年(公元六三五年)來華傳教,景教雖非天主教,但他們在中國所揚耶穌基督的救世福音,卻是教會道理,毫無異端之嫌,當時景教的聖堂中竟題有這樣的一幅對聯:

瞻仰造化豈敢不敬不畏
 俯拜救世自宜必虔必誠」(註1),

並且也將天主二字,嵌入其中,一千年後來華的天主教利瑪竇神父,訂正耶穌所立的教會為天主教,沒有採用景教之名,但卻採用了景教宣傳福音對聯天主二字。


參考書目:
李少峰神父:天主公教年聯,聞道出版社,p24,2001

註1: 在李神父的書中,原文為「瞻仰造化天敢不起敬畏,俯拜救世主自宜必虔必誠」;阮明遠先生依據對仗,修正如本文。

發表於 : 2007.01.09 週二 1:17 AM
chienwen
劉鋼 寫:是誰而且何時將「上帝」一詞用於景教或基督教也是一個懸案。利瑪竇本人並沒有說是他將「上帝」一詞首次用於基督教,而是後人根據利瑪竇的隻言片語做出的推斷。這一推斷是否合理本身就受到質疑。這位教授在其文章中提及利瑪竇在《天主實義》中寫的兩句話:「吾天主,乃古經書所稱上帝也」,「歷觀古書,而知上帝與天主特異以名也」。根據這兩句話該教授得出利瑪竇首次將「上帝」一詞用於西方宗教的結論。實際上在《天主實義》中利瑪竇還寫道:「吾國天主,即華言上帝」。若仔細研究這些隻言片語,可以看出利瑪竇是在向華人介紹「天主」一詞,並企圖以華人所說的「上帝」一詞解釋「天主」的含義。這位教授對中國基督教史的另一個誤解是,他認為清初中西方「禮儀之爭」的起源是由於中國基督教使用「上帝」一詞。根據史料記載,「禮儀之爭」的起因是一六九三年在福建傳教的巴黎外方傳教會主教Charles Maigrot發佈禁令不允許教徒稱造物主為「上帝」、「天」或「陡斯」(Deus),只可稱「天主」。(注7)

從上述利瑪竇的隻言片語和中西方「禮儀之爭」的起因,我們看不出任何可以證明利瑪竇首次將「上帝」一詞用於西方宗教的證據。「上帝」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等古書。許多史料證明,唐代景教教義的翻譯和釋義參考了中國本土儒家、道家和佛教的詞語。例如,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兩千字碑文中有三百多處借用漢語古籍中的詞語,其中有三十處來自《詩經》。(注8)「GOD」是西方宗教的核心,唐代景教教徒肯定會用一個中文詞彙表述這這個概念,但是這一中文詞彙是什麼目前尚無最終定論。


注7 見任繼俞總主編,王美秀、段琦、文庸和樂峰等著的《基督教史》。
注8 見林仁川和徐曉望著《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衝突》。
資料來源:劉鋼: 此圖無聲勝有聲

發表於 : 2007.01.09 週二 1:43 AM
chienwen
利瑪竇神父與中國人的宗教 寫:《天主實義》全書一共七篇。第二篇最簡單明白地發表了對中國人的宗教所抱的態度。這一篇的題目是“解釋世人錯認天主”。在這一篇裡,利瑪竇首先駁斥佛教和道教的關于世界起源的主張。他認為“空”和“無”都不能是世界起源的原因。接著,他也反對與他同時代的儒教的主張。他認為“太極”是“理”,不是 “自立體”,也不能是世界起源的原因。最後他談到天主教的道理。天主教相信天主創造天地,是世界起源的原因。利瑪竇認為天主教所信奉的天主就是中國古書中所說的“上帝”。

以下是利瑪竇書中的幾個有關片段:

“空”和“無”不能是萬物起源的原因

中士曰:我中國有三教,各立門戶:老氏謂物生於無,以無為道;佛氏謂色由空出,以空為務;儒謂易有太極,故惟以有為宗,以誠為學。不知尊旨誰是?
西士曰:二氏之謂,曰無曰空,與天主理大相刺謬,其不可崇,尚明矣。夫儒之謂,曰有曰誠,雖未盡聞其釋,固庶幾乎?


“太极”也不能是萬物起源的原因

中士曰:我儒言太極者是乎?
西士曰:余雖末年入中話,然竊視古經書不怠,但聞古先君子敬恭于天地之上帝,未聞有尊奉太極者。如太極為上帝、萬物之祖,古聖何隱其說乎?”


天主就是“上帝”

中士曰:我國我臣,自古迄今,惟知以天地為尊,敬之如父母,故郊社之禮以祭之。如太極為天地所出,足世之宗考妣也,古先聖帝王臣祀典宜首及焉; 而今不然,此知必太極之解非也。先生辯之最詳,與古聖賢無二意矣。
西士曰: 雖然,天地為尊之說,未易解也。夫之尊無兩,惟一焉耳; 曰天、曰地、是二之也。我天主,即華言上帝。


接著,他便援引幾句詩經上的話來作証,說:

周頌曰: “執兢武王,無兢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又曰: “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
商頌云: “圣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低。”
雅云: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資料來源:利瑪竇神父與中國人的宗教

發表於 : 2007.01.12 週五 5:00 PM
chienwen
天主教簡介 寫:「天主教」的中文翻譯

摘自:上智出版社,天主教的信仰,民六十七年二月,五版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乃明末來我國傳教的教士所擬定。它原來的名稱是基督宗教(Christianity),意指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凡信仰耶穌基督者,統稱為基督徒。隨時代的變遷,以後出現了許多自稱為基督徙的教派, Christianity便成了總稱,各教派不得不冠以他詞以示區別。歐美各國都以「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或「羅馬公教會」,稱隸屬羅馬教宗的天主教,以與分離的「希臘正教」或「東正教」 (Orthodox Church),及 Protestant(Protestant有「誓反教」之義,我國人多稱之為「新教」或逕稱「基督教」)等教派有所區別。

「天主」二字,是天主教稱呼宇宙真主的名詞,也就是所稱的「至上神」。這個名詞始自明神宗萬府十一年(一五八三)。原來羅明堅教士,離開廣東肇慶時,託一位望教少年照管祭壇和祭服,後來羅明堅與利瑪竇等回肇慶時,發現祭壇中央壁上,懸一中堂,書「天主」二字,遂被採用,與「上帝」或「天」等名稱並行。

明末清初,由於不幸的禮儀之爭,教宗本篤十四世,頒布最後一道禁令(一七四二,即清乾隆七年),不許單稱「天」或「上帝」,此項禁令現已鬆弛,不過從那時起,便通行了「天主」的名稱。

在利瑪竇以前,唐太宗貞觀九年(六二五)天主教的分袂弟兄-景教,傳入首都長安,其所譯「默西亞經」(原作「移鼠迷詩言哥經」),稱宇宙真主為「天尊」。按釋家也稱佛為「天尊」,道教稱「天神」乃「天尊」等,如「元始天尊」。

我國古籍中,天主的名稱,始見於秦始皇所封八神;「天主、地主、陽主、月主、四時主」等。南朝宋時,呵羅單國尊稱宋帝為「無憂天主」。佛經中稱諸天之帝曰天主,例如:「忉利天主」。說文解字:「天者、巔也,至高無上」。但我們所謂「天主」,並非秦始皇所講八神原意,亦非佛經中的「忉利天主」,乃是指宇宙的唯一真主宰。

對「天主」的稱呼,世界不少語言均按照拉丁語Deus譯為類似的名稱。Deus 、則是根據古羅馬「多神」dii的原有名詞而來,但為保持一神觀念,將小寫改為大寫,將複數改為單數;這樣便固定了唯一主「至上神」的名稱。

我國文字,通常無大寫小寫之分。為表達「一神」觀念,只有加以限定字,呼之為「真神」、「至上神」等。因我國「神」字古義,原來也指「多神」。一:即所謂「天神地祇」。說文:「神:天神,引出萬物……祇:地祇,提出萬物」;天神指日月星及諸神,地祇指山川河海之神。二:即所謂「天神人鬼」。呂覽順氏篇「鬼神傷民之命」;高注:「天神曰神,人神曰鬼」:此處「天」「人」對稱,但是「神「和「鬼」都是多數的。

神「引出萬物」,實指日、月、星及諸神,「生風雲、調陰陽」,並非特指「創造宇宙」而言。但近代學者,由於研究「天神」、「一神、「多神」、「汎神」等問題,將西方之(Theos,Deus,God…)逕譯為「神」字。因而我們從「一神」、立場,也呼「天主」為「神」及「至上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