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誰後?

Christianity - 基督信仰分享與交流
回覆文章
頭像
chienwen
小班
文章: 231
註冊時間: 2006.07.25 週二 2:48 PM
來自: Yuanli, Miaoli
聯繫:

誰先誰後?

文章 chienwen »

基督宗教,主要有三大派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公元 1521 年馬丁路德脫離天主教,成立新教。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沒什麼好爭的。
至於天主教與東正教,常常會有人提出:「誰先誰後?」、「誰從誰分裂?」的問題。

依照天主教的講法:
彌格爾•塞魯來 1054 年分裂

  東西方的正式破裂,主要原因是彌格爾.塞魯來的野心,他決心要作東方的教宗,因此處心積慮要造成不可挽救的分裂。公元 1053 年,他把君士坦丁的拉丁禮聖堂全數封閉,同時致函羅馬,極盡詆毀之能事。他指責羅馬教會否認聖經,擅改基督和宗徒們的道理。究竟構成他指控的罪名是甚麼呢?是因為羅馬教會在彌撒中用未發酵的麵餅,星期六守大齋,准許教友吃未出血的肉,封齋期內不唱亞助路亞等。誰也看出來,這與道理毫無關係,只是幾點無關重要的外表禮規而已;可是拜占庭的教友對此卻特別重視。

  教宗良九世 (1049 ~ 1054) 願避免破裂,因此為解決這些爭執的問題,派遣了一個使節團以亨拜 (Humbert) 樞機為首,前往君士坦丁堡。可惜該樞機性情急躁,缺乏外交的圓滑手腕,不是適當的人選。彌格爾.塞魯來為使節團傲慢的態度所怒,鼓動民眾反對拉丁教會人員,不准使節團舉行彌撒聖祭。面對這種敵視的態度,亨拜和他的同伴於 1054 年七月十四日,在唱大日課時進入聖莎斐亞大殿;對宗主教的固執表示抗議,將開除教籍的判詞於在置祭台上,然後在出堂時,將鞋上的塵土跺下,大聲喊說:『願天主鑑臨,評判我輩!』

  彌格爾不肯抵頭,將開除教籍的詔書當眾焚燬,並為爭取東方教會領袖們的同情,把樞機的措施盡力予以曲解以激怒他們。他居然以基督真教會的惟一代表自居,東方的一切教會都隨他而去:裂教的局勢便這樣形成了。這時希臘教會的傳教士正向異教的俄羅斯宣傳福音;因此她也於無意中被拖入裂教的集團。

摘自: 天主教史 -- 卷二 (光啟出版社)
依照東正教的講法:
The orthodox church says that the roman catholic separated from her,
but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says the opposite. Who says the truth and why?
正教會說羅馬天主教從其分裂出去,但天主教則持相反說法。誰說的是真相,為什麼?

The orthodox, because pope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4 patriarchs
正教,因教皇與其他四個宗主教分裂。

摘自: orthodox.tw
但我覺得爭這個是沒什麼意義的,猶太教不是比我們所有的基督徒更早認識天主/上帝的嗎?
耶穌說:他的國不在這兒。這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而己。

我覺得教宗比約十一世說得話很有道理:
『從金礦石上剝下來的碎塊也含有金子;東方的古老教會所保存的真正聖德,不但值得尊重,且值得我們同情。』

誰先誰後,和聖德的多寡沒有相關。
頭像
chienwen
小班
文章: 231
註冊時間: 2006.07.25 週二 2:48 PM
來自: Yuanli, Miaoli
聯繫:

文章 chienwen »

orthodox.tw 網站上,找到東正教的觀點:

發現真正的新約教會(第四章) by fr.Peter Gillquist
教會歷史時間表

33 五旬節,耶穌死而復活(一說以西元二十九年較為可靠)。

49 耶路撒冷宗教會議(詳見使徒行傳十五章),樹立以大公會議時討論並解決教會爭端的傳統;雅各擔任主教的職位。

69 伊格那丟任安提阿主教,其時正值新約時代,聖彼得已在當地擔任過第一屆主教,其餘主教尚包括雅各、坡旅甲、革利免。

95 啟示錄寫作完成,可能是新約最後成書的一部。

150 殉道者聖游斯丁以新舊約兩者為基礎,著述制定教會的崇拜儀式。

325 因應亞流派異端主張聖子是被聖父所造,召開尼西亞會議解決此項挑戰基督信仰的爭議;聖亞他拿修為基督的永恆存在性辯護;亞流主義繼續攻擊正統基督教數年之久;尼西亞會議成為七次大公會議的第一次。

451 加採東大公會議,確認使徒所傳承的基督二性論。

589 在西班牙舉行的托勒多會議,決議「與子,filioque」(該詞意為聖靈出自聖父與聖子)加入尼西亞信經之中,這個錯誤之後被羅馬公教沿用。

787 大公會議時期於尼西亞結束;舉辦第七次大公會議,並將具有千年歷史的聖像傳統再度引入教會中。

988 俄國信徒皈依之始。

1054 教會大分裂。羅馬公教主張教宗為普世教會領導核心,並在尼西亞信經中增加filioque一詞,此為導致分裂的兩大關鍵,西元880年發生的佛提烏分裂使得此一事件更為複雜。

1095 十字大軍在羅馬教皇號召下出兵,1204年在羅馬教皇授意下,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使東西教會關係愈形惡化。

1333 教父聖額我略巴拉瑪(Gregory Palamas)以其寂靜主義派的正教靈修,加上耶穌禱文,整合正教神學系統。

1453 土耳其軍隊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1517 馬丁路德將其<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威登堡大教堂門口,開啟宗教改革運動。

1529 英國國教創立,與羅馬公教決裂。

1794 傳教士抵達阿拉斯加州柯達島,正教傳入北美洲。

1854 羅馬公教頒布馬利亞無玷受孕成胎說。

1870 羅馬公教頒布教宗無誤論。

1988 正教俄國屆滿一千年,全球正教持續維持完整的使徒統緒。
主教的權力

在十二位使徒當中,彼得是最早被承認的領袖。不論五旬節前後,他都是十二門徒的發言人,史上記載他是安提阿的第一位主教,之後又成為羅馬第一位主教,他的地位無庸置疑。

使徒過世後,領導權逐漸在教會中有了發展,羅馬主教首先確立了他的地位,不過當時所有主教地位都是相同的。不過大約近三百年以後,羅馬主教漸漸採取地位高於其他主教的領導核心姿態,且在未達成共識的狀況下,自行宣布自身為聖彼得唯一的傳承。

其餘教會大部分的主教並未質疑羅馬公教的尊榮地位,但是他們公然拒絕羅馬主教為普世教會之首的主張。為何自此開始發生與初期教會不同的運作方式,起因於以下兩個關鍵因素:五大宗主區之中,只有羅馬位於西方,其餘都在東方,更何況在西方羅馬公教勢力正漸漸式微當中。羅馬教皇加封自身的權力,使得往後連同跟隨它的教會,都一併自正教教會歷史中分裂而去。
教會大分裂

羅馬主教與東方教會之間的衝突逐漸升高,特別是在主教對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態度上更為明顯。羅馬教宗甚至認為自己有任命宗主教的權力,這種有違歷史慣例的作法,任何一個正統教會的主教都不可能忍受。這項主張最終的結果,就是東方教會(事實上是全部的教會),都得屈從於羅馬公教的權威之下。

就在羅馬教宗宣稱自己對其他教會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之際,一連串的陰謀持續進行。對東方教會而言,發生了有史以來不論是在宗教、政治或軍事領域中皆堪稱最狡詐的陰謀策劃事件,發生在西元一O五四年:一位被羅馬教宗任命的樞機主教,在進行星期天主日敬拜時,將一份文件摔到君士坦丁堡的聖智大教堂的祭壇上,聲稱開除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教籍!。

這件事顯示出羅馬公教明目張膽僭越了應有的尺度,然而迴響卻是十分驚人,有些相當不光采的事實,直到往後幾十年間才有書面記錄。這些悲劇事件最後的結果是羅馬天主教與東方教會的巨大分裂。關於這一點,雖然有些人不認為西方教會悖離新約教會傳統,但事實是這個分裂的傷痕再也沒有癒合過。

幾個世紀過去,衝突依舊持續著。所有要讓東西教會再度合而為一的嘗試都失敗了,而且這個裂痕還不斷地擴張。正教信徒都同意,自從西方教會開始引進新的、偏離基督正統的條文到教義之中,開啟了往後在短時間內便接續到來的無數次教會分裂之源。
頭像
jackhcliu
小班
文章: 143
註冊時間: 2006.08.29 週二 11:23 AM
來自: Champaign-Urbana, IL, USA

文章 jackhcliu »

至於天主教與東正教,常常會有人提出:「誰先誰後?」、「誰從誰分裂?」的問題。
可間東西方是互不相讓,彼此分道揚鑣。希望天主垂憐這兩個教會,也希望我們不要重蹈覆轍,重此追求合一。對了,東西方彼此開除教籍的命令已經在60年代梵二大公會議時被教宗保祿六世撤銷了。
Ad Majorem Dei Gloriam
回覆文章